2025-07-15 08:07:32 0次浏览
建设工程预算书的编制是一个系统性过程,需遵循 “准备→计算→组价→汇总→审核” 的逻辑流程,结合工程类型(如建筑、市政、安装等)和计价模式(清单计价或定额计价)的不同,流程细节会略有差异,但核心框架一致。以下是通用的编制流程及关键要点:
一、编制准备阶段:明确依据,梳理条件
此阶段是预算编制的基础,需收集资料、明确编制范围与规则,避免后续工作方向偏差。
接收并审核基础文件
核心文件:设计图纸(含建筑、结构、给排水、电气等各专业蓝图)、设计说明、图纸会审记录、设计变更单(若有);
辅助文件:地质勘察报告(明确地基处理要求)、招标文件(若为招标项目,需按招标范围编制)、施工组织设计初步方案(确定施工工艺,如脚手架类型、模板体系);
政策文件:现行计价规范(如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》GB50500)、地方定额(如《XX 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》)、人工 / 材料 / 机械价格信息(当地住建部门发布的造价信息)、规费及税金政策。
关键动作:核对图纸完整性(如是否缺页、节点详图是否清晰),标记图纸中的矛盾或模糊之处(如建筑图与结构图标高冲突),需在编制前通过答疑解决。
确定编制范围与计价模式
明确工程边界:如是否包含室外管网、绿化工程,或仅为主体结构施工;
选择计价模式:
清单计价:按 “清单项目 + 综合单价” 形式编制,清单项目需符合规范中的项目编码、名称、特征描述;
定额计价:直接套用定额子目,按 “工程量 × 定额单价” 计算直接费,再计取各项费用。
二、工程量计算阶段:统计分项工程数量
工程量是预算的核心数据,需依据图纸和计算规则,逐项统计各专业分项工程的数量,是预算准确性的关键环节。
划分分项工程与计算单元
按专业(土建、安装、装饰等)或施工顺序(基础→主体→屋面→装饰)拆分工程,细化至小计算单元。例如:
土建专业:可分为土方开挖、垫层、基础、柱、梁、板、墙体、楼地面、屋面等;
安装专业:可分为管道敷设、阀门安装、灯具安装、配电箱安装等。
依据规则计算工程量
严格遵循计价规范或定额的计算规则,明确各分项的计算范围(如墙体工程量需扣除门窗洞口)、计量单位(如钢筋按 “吨”,地砖按 “平方米”);
采用工具辅助:对复杂工程,使用 BIM 软件(Revit)或专业算量软件(广联达、鲁班)建模计算,通过三维模型自动统计工程量,减少人工误差;对简单工程,可手工计算(需保留计算式,便于复核)。
示例:计算框架柱混凝土工程量时,需按 “柱截面面积 × 柱高” 计算,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梁底面,若与板相连则算至板顶面,避免重复或漏算。
核对工程量完整性
检查是否存在漏项(如墙面抹灰未计入门窗洞口侧壁面积)、重项(如阳台栏板与外墙砌筑重复计算),重点关注隐蔽工程(如地下防水、基础垫层)和零星项目(如台阶、散水)。
三、单价组价阶段:确定分项工程单价
根据工程量清单或定额子目,结合市场价格、定额基价等确定各分项工程的单价,是预算造价的 “计价核心”。
清单计价模式下的综合单价组价
综合单价 = 人工费 + 材料费 + 机械费 + 管理费 + 利润(部分含风险费用),具体步骤:
分析清单项目特征:如 “墙面抹灰” 需明确基层类型(混凝土墙 / 砖墙)、抹灰厚度(20mm)、砂浆品种(水泥砂浆);
匹配定额子目:根据项目特征选择对应的定额子目(如 “混凝土墙面水泥砂浆抹灰 20mm”);
调整人材机价格:将定额中的人工、材料、机械台班单价替换为当前市场价格(如定额中水泥单价为 400 元 / 吨,现行市场价为 450 元 / 吨,需调整价差);
计算管理费与利润:按当地规定的费率(如管理费取人工费的 15%,利润取人工费的 8%)计取,或根据企业自身成本设定。
定额计价模式下的单价确定
直接套用定额基价(含人工费、材料费、机械费),若设计与定额不符(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),需进行定额换算(调整材料用量及单价),并标注换算依据。
处理特殊项目单价
暂估价项目:对暂不能确定价格的材料(如进口石材)或专业工程(如消防工程),按甲方给定的暂估价计入;
新工艺 / 新材料:定额中无对应子目的,需通过市场询价、现场测定消耗量(人工、材料、机械用量),编制补充单价,经确认后使用。
四、费用汇总阶段:计算总造价
将各分项工程费用汇总,再计取措施项目费、其他项目费、规费、税金,终形成工程总造价。
汇总分部分项工程费
分部分项工程费 =Σ(分项工程量 × 综合单价 / 定额单价),按专业(土建、安装等)分别汇总,形成分部分项工程费汇总表。
计算措施项目费
可计量措施项目(如脚手架、模板):按工程量 × 综合单价计算;
不可计量措施项目(如文明施工费、夜间施工增加费):按分部分项工程费的一定比例(如文明施工费取 3%)或规定金额计取。
计取其他项目费
包括暂列金额(一般为分部分项工程费的 5%-10%)、暂估价、计日工(零星用工)、总承包服务费(如甲方分包工程的协调费)等,按合同约定或规范规定计算。
计算规费与税金
规费:含社会保险费(养老、医疗、失业等)、住房公积金等,按当地规定的费率(如以人工费为基数,费率 20%)计取;
税金:按现行增值税税率(如建筑业一般计税税率 9%)计算,基数为 “分部分项工程费 + 措施项目费 + 其他项目费 + 规费”。
汇总总造价
工程总造价 = 分部分项工程费 + 措施项目费 + 其他项目费 + 规费 + 税金,形成总造价汇总表。
五、审核与定稿阶段:校验与完善
通过多级审核修正偏差,确保预算书合规、准确,终形成正式文件。
编制人自校
检查工程量计算式、单价来源、费用计取是否正确,核对总造价计算逻辑(如各费用汇总是否有误),标记疑问项并核实。
专业审核
由造价负责人或审核团队复核:
重点项抽查:对占总造价比例高的分项(如钢筋、混凝土工程)重新核对工程量与单价;
合规性检查:计价规范、定额套用是否符合要求,规费、税金计取是否合规;
完整性检查:是否包含所有招标范围或设计内容,无重大漏项。
调整与定稿
根据审核意见修改预算书,如修正工程量偏差、调整材料价差、补充漏项费用,终形成正式预算书,包含封面、编制说明(明确编制依据、范围、特殊事项)、费用汇总表、分部分项工程清单与计价表、措施项目清单与计价表等附件。
总结
建设工程预算书的编制流程是 “准备→计算→组价→汇总→审核” 的闭环过程,每个环节需紧扣设计文件、市场价格和政策规范,通过 “计算工程量 + 合理确定单价 + 完整计取费用” 确保预算的准确性,为工程招投标、成本控制提供可靠依据。